这种活动本来应该是由组长出席的,但人家日理万机,作为组里的咸鱼,参观交流这种好事终究还是落到了我头上,也算是土鹌鹑进大观园了。
今天参观的这个工厂位于上海浦东,人家不是生产汽车的,而是生产挖掘机的。没想到吧!上一个让我种草的还是兰博基尼拖拉机。据说厂区员工约两百人,车间工人约一百人。为了避开早高峰,人家七点半上班,四点下班。外企是不加班的。狠狠羡慕了。每个人都看起来很精神,与常年加班的参观企业高达三十人的丧尸队伍形成了鲜明对比……
生产管理
在进入生产区之前,给每个人发了护目镜、反光马甲、安全帽三件套,这里要点名表扬的是他们的安全帽,做的和鸭舌帽一样轻薄,甚至我刚拿到的时候以为就是一个鸭舌帽,只不过帽子里面的夹层是硬的,这谁不爱戴啊!
工厂不大,但空间利用率非常高,整个产线非常紧凑。没有大量采用机械臂,人工还是主要的装配方式,但效率很高。很多零件物料区就紧挨着产线放置,就像厨师的调料罐就在手边一样。扳手是有扭矩传感器的,每一个螺丝是否拧紧都由系统判读,螺纹浸胶也有视觉识别系统。不过工具点墨水这种传统方式也是存在的。连工人的动线、走路距离也在优化的考虑范围内,自家装修都没考虑那么细!仓储区采用扫码定位的方式,信息化水平很高,对应的货架会亮起灯,直接找灯就行,闭着眼睛也不会找错。而且仓储区就在生产车间隔壁,哦不对,连墙都没隔。每层货架都是滚轮隔层,物料箱的推拉感觉会像抽屉一样省力。据说连卸货也是按需到达,就像南方人做饭前才买菜一样,零件到了就直接进车间一锅炖了,如果唐僧是一个螺栓,估计孙悟空也来不及抢救。如果是我这种白痴老板,可能就会建个大仓库存零件,囤货再取货,顶多搞个快递分拣那样的机器人来回跑……
那一刻我懂了,航天这种总装厂为什么看起来这么白净空旷,因为根本不是现代流水线作业,是硕博手工小作坊。什么时候挤起来了机油味多起来了低学历工人占比多了,才是商业航天的出头之日。设计密集型产业如果没有风口是赚不了钱的。
每个工序都有一个指示灯,正常情况下是绿色,如果出现故障就会变黄,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解决问题就会变红,最终导致产线停下来。最前面有一个信息看板,可以看到今天的生产进度,比如当前生产一辆挖掘机的耗时是75分钟,已经生产了5辆,据说他们高峰时期可以每天生产27辆,但是参观当天他们的生产计划是6辆。可能也是现在大环境变差的一个反映?听说2010年的时候国家有一波巨额补贴发力基础建设,那个时候五粮液也想造挖掘机,沃尔沃的产能也是在那个时候提升上去的,后来这个风口过去了,产能就一直稳定没变了。所以,看到没,先进生产力这些只是表象,技术不是难题,重要的是需求,只要需求量大,一定会倒逼供应端量产升级。再钝的剑多磨几次也锋利了。关键是看市场给不给你这个机会。是时代造英雄而不是匹夫的一厢情愿技术能力。
所以个人悲观地认为,很多军工产品的质量和效率问题暂时是无解的,一是定制化产品太多无法形成量产,二是市场不给试错机会。就像你定做了一件衣服但你拿回家又不穿,晾在衣柜里,裁缝怎么知道他做的好不好呢?结果等衣服发霉了你想到拿出来试一试了,穿到身上发现扣子缝错了再去刨人家祖坟,坟头草都七丈高了……
最炸裂的是,沃尔沃工厂一个产线可以生产不同型号的挖掘机,大型挖机和小型挖机从同一个阴道分娩出来你敢信?!而且这个吨位的差距,怎么看也不是几个小零件的差异那么简单。如果是我这种白痴老板,可能就会圈很大的地,分好几条产线,雇两倍的员工,对外宣称占地多少亩,气势多宏伟……
不过大挖机的工序和小挖机的工序耗时不一样,会出现前后产线等待问题,所以要匹配时间,听他们说最好是一台大挖机配几台小挖机生产,听到这里,如果我是一个嗅觉灵敏的数学建模出题老师,那么我今年的出题素材就有了……排队论,最优排班表,死去的记忆很少再攻击我了。
惊到我的是,沃尔沃居然给每个员工做了雷达图,维度是对每道工序的熟练程度。我一直以为这种华而不实的图只适合用来互联网简历上装逼,没想到是真的有实用功能。沃尔沃有个管理制度叫333,即一个岗位至少有三个人会,一个人至少会三种岗位,一个车间至少有三个全能员工。前两个还比较正常,但全能员工给我的冲击力太强,一个雷达图全边形战士就这么活生生地展示在我眼前,ARE YOU SURE?听说他们会组织轮岗培训和考核,每一项工序分三级熟练度,如果每个工序都是三级熟练度,那你就是全能员工!所以当我看到某员工只差一项技能就即将获得大满贯时替他激动不已。
至于供应链,沃尔沃零几年刚进入中国的时候,零部件都是进口的,现在国内供应商已经可以生产一部分零部件了,且物美价廉,但是像发动机这样核心的东西,还是海外进口的。
思想理念
再来说说他们的理念。减碳是真的在做,据说他们前几年和国网搞的屋顶光伏项目,已经回本并且供应了厂区百分之六十的电力。又一次对国网吃醋,光伏果然是个饱和式竞争的行业。另外,他们的目标是要实现不少于35%的女性员工和领导层。不得不说这点真的比国内黑心企业强太多了,人家一个生产大吨位挖掘机这种重工业风的企业,都在努力实现性别均衡,而国内就喜欢卡性别卡年龄卡户籍,女生指标不超过多少个已经成为常规操作。真的是两种反方向的努力。
而且他们的管理层,真的是从一线操作工晋升上来的。国内工厂你就打一辈子螺丝吧……
最让我动容的是,他们很在意挖掘机座椅的舒适度,他们说,挖掘机司机很辛苦,提高舒适度就是提高效率,其他成本可以省,座椅不能省……员工的疲劳也会影响质量……人老了,听不得这些人文关怀,如果我是叶文洁,听到这段话都会迟几秒按……
整个参观下来,没进过浮夸的会议室,没有巨屏投影,展板直接放在车间,甚至后面放PPT交流都是大家随便拖个椅子坐下就听。很种草他们带滑轮支架的显示屏,感觉居家很适合用来放电视。如果是我这种白痴老板,可能就会单独做一间形象展示厅,那一刻我才发现,国企对我的驯化深入骨髓,可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叛逆的人呐!果然环境还是会制约人的想象力。
触电体验
本次参观之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在沃尔沃的触电体验区,EE人怎么能抵挡这种诱惑,那光滑的两个电极犹如姑娘袒露的双乳,不知不觉你就伸出了双手……共有十级可调,一级触电好像是50V,2mA左右,我试到了第五级,好像是70多伏,3mA左右。(记不清电压中间有没有小数点了。)终于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触电的美好体验,那种感觉就像是脉冲按摩,触碰电极的手指有麻麻的感觉,就像蚊子频繁用尖针刺你,但只在表皮有,身上不麻,身上导通久了是一种若隐若现肌肉酸酸的感觉,但时间不长的话基本品味不出来,只有手指头的麻感比较明显,而且可能是周期性高频信号,我猜测是因为皮肤和电极接触不良导致的断续,也有可能是因为指纹的沟壑导致触点不断变更。触电体验区是意外伤害体验区的一部分,本意应该是让员工警惕触电的危害,但是……我怎么觉得我的敬畏之心反而下降了……本来以为电一下就会一命呜呼,没想到只是蚊子叫,甚至还有点按摩的快感……虽然只体验了五级,但其实感觉还能往上调,但是有点不好意思占着坑位继续玩了,后面还有那么多同事们,总不能显得过于变态……不过说来也巧,电完回家之后,我居然破天荒地立刻洗澡而且把衣服都洗了,也没有坐在厕所刷手机,而且当天晚上就写了博客……难道电击疗法真的是治疗拖延症的神迹?
看完挺有感触的
工厂特别在意优化,像六西格玛,绿带,黑带等。不过这种计划最后都会剥削到工人身上,像有些公司着魔了,疯狂优化成本却导致产品质量降低。
文章语言优美呀
谢谢Ksable,国庆快乐呀!!!ヾ(≧∇≦*)ゝ